工人日报评李子柒
李子柒:复出闪耀,文化影响力深远
一、现象级顶流的华丽回归
2024年11月,那个熟悉的名字——李子柒,再次跃入公众视野。其新作如“紫气东来”等视频,被工人日报誉为将国风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一帧画面都展现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透过非遗蜀锦绒花、漆艺等技艺的展示,她成功地把传统之美融入现代视角。
不仅如此,李子柒在国际舞台上同样大放异彩。工人日报指出,其海外粉丝数量突破两千万大关,内容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重要名片。复出后的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4.5亿,涨粉超过170万,再次印证了她在文化领域的“顶流”地位。
二、价值观争议下的坚定回应
时光倒流至2020年,有家长质疑李子柒的内容可能会“带偏孩子价值观”。对此,工人日报明确表示反对,并强调李子柒的视频更多传递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到各种非遗技艺(如蜀绣、造纸),她都以细腻的镜头一一展现,启发观众对文化和生活的思考。
更重要的是,李子柒的内容并非简单的网红产物。工人日报认为,她通过诗意的田园生活展现,让年轻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她的海外影响力也证明了她作为“非遗传播大使”的价值远超过一般网红。
三、非遗传承的生动实践
李子柒在非遗传承方面的贡献被工人日报多次肯定。她通过视频让非遗技艺如竹编、刺绣、漆艺等重新融入现代生活。例如,帮助70多岁的竹编老人增加收入,推动蜀绣获得国际订单等实例,都证明了“非遗需在创新中传承”的理念。
工人日报评价她的实践为“活化非遗”,打破了“保护非遗即供上神坛”的刻板印象。她以年轻化和时尚化的表达方式,成功吸引新一代关注传统文化,实现了真正的“非遗活态传承”。
工人日报对李子柒的评价不仅肯定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正面价值,也对其在争议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认可。特别是在非遗传承方面,她的贡献更是值得称赞。李子柒不仅是一位视频博主,更是一位文化传承者,她在传统文化复兴中的独特作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