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与浦口区的交界,是长江上首座由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双层公铁两用桥梁,其巍峨的身影自1968年建成通车以来,一直静静地守护着这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这座桥不仅是连接南北的交通网络,更是中国工程技术的骄傲。
在时间的流转中,南京长江大桥历经风雨,如今已迎来它的一次重要维修工程。让我们深入了解这次维修工程。
维修工程的关注焦点——2025年的维修工作正式启动。从2月24日开始,至4月2日结束的第一阶段集中维修,利用38个施工“天窗点”,对京沪铁路上行线2号至3号桥孔区域展开全面大修。核心任务包括更换服役期满的880根木质桥枕、更新640米护木,并对纵梁上盖板进行除锈并涂装保护。整个铁路桥共铺设的8713根枕木,此次更换的桥枕已默默坚守了15年。
技术细节方面,此次施工采用独特的“抽匀桥枕”工艺。每间隔23根桥枕中挑选出6根旧枕进行更换。在更换之前,会对旧枕进行喷砂、喷锌处理,并重新涂漆,确保桥枕的稳固和美观。值得一提的是,京沪铁路下行线的桥枕已在2017年至2024年间全面换新,上行线的剩余桥枕也计划在2029年前完成大修。
这次维修工程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工程意义。桥枕的老化问题一直是铁路部门关注的焦点,这次维修旨在确保日均220余列列车的安全通行。为完成此次任务,铁路部门调派了百余名技术骨干,精心制定施工方案和行车计划,努力将对运输的影响降到最低。
南京长江大桥以其双层设计而独特——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双轨铁路桥,它是中国铁路干线的重要枢纽。这座桥梁在建造时采用了木质桥枕,这种选择是基于其不易脆断、便于固定的优点。桥面的钢结构设计,既保证了承载力,又方便了日后的维护。
作为“自力更生”精神的象征,南京长江大桥被誉为“争气桥”。它的建成不仅标志着中国桥梁技术的突破,更是国家工程成就的有力证明。今天,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见证着中国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