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惩戒老赖
一、惩戒措施及实施机制的全面解读
在当今社会,信用已成为每个人的第二张名片,对于失信行为,资本市场有着严格的惩戒措施。
1. 高消费行为的限制
对于那些未按时缴纳行政处罚罚没款的当事人,我们将对其部分高消费行为做出限制。例如,他们将无法享受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的全部座位及民用航空器的便利,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压缩失信主体的活动空间。
2. 跨部门的联合惩戒
我们与铁路总公司、民航局建立了协同机制。通过“信用中国”网站,我们会定期公示那些长期未履行承诺的失信人名单。例如,在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的期间,我们已经公示了95名失信人名单,分7批进行公示,以此来实施联合惩戒。
3. 严格的法律依据与名单管理
当事人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的15日内,如未缴清罚没款,将自动被列入资本市场的“老赖”名单。这个名单会在“信用中国”网站上进行为期7个工作日的公示,如无异议,铁路、民航部门将实施为期1年的限乘措施。
二、惩戒效果的显著体现
我们的惩戒措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有效地促进行政罚没款的缴纳。例如,在2018年首批公示的31名“老赖”中,部分人员在受到惩戒后主动缴纳了拖欠的罚款。截至2020年,累计已有37名当事人因这一机制而缴纳近1.5亿元的罚没款。这一机制也提升了市场的诚信意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主体在履行公开承诺方面的主动性显著增强,市场诚信水平整体上升。
三、典型案例与持续措施的实施
我们持续关注并公示典型的失信案例。例如,自2018年6月发布的首批31人名单起,我们就对未履行公开承诺或未缴纳罚没款的人进行分批次公示和动态调整。我们也在长期强化惩戒力度,对严重破坏市场诚信的行为持续实施常态化限乘限飞措施,进一步巩固惩戒威慑力。
这一机制通过“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不仅让失信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也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合规性与公信力。它像一把无形的剑,时刻提醒着市场参与者,诚信是市场的基石,是每个人必须坚守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