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首都爆发激烈冲突
冲突与变革的阿根廷困境
自总统米莱于2023年上任以来,阿根廷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震荡。他推行的一系列激进经济政策,如“休克疗法”,包括削减公共支出、放开价格管制以及私有化国有实体等,虽然初衷是为了重塑经济秩序,但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通胀率飙升到惊人的300%,货币贬值,民众的生活成本也随之激增,这引发了一场关乎生存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首先由退休人员感受到,他们的养老金待遇下降,生活水平急剧恶化。从2025年初开始,他们发起了抗议活动。随后,工会、左翼团体乃至热情的足球球迷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抗议规模不断扩大,一场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正在酝酿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冲突不断升级。2025年3月12日,抗议者在国会大厦前与警方对峙,场面一度十分紧张。抗议者投掷石块等物品,警方则动用了装甲车、水炮、催泪瓦斯及橡胶等强力措施进行镇压。街头纵火、燃烧汽车等暴力行为频发,局势一度失控。
仅仅两天后,冲突进一步激化。800多名全副武装的宪兵介入,发射催泪瓦斯并持枪镇压,现场秩序完全失控。这场冲突已经不仅仅是一场经济抗议,它演变成了一场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国家未来的较量。
这场冲突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社会影响。至少20人在冲突中受伤,其中包括一名87岁的老妇人和一名头部受重创的摄影记者。另有103人被逮捕。公共设施严重损毁,交通瘫痪,经济活动几乎停滞,商业、服务业遭受重创,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米莱面对这一连串的危机事件,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将暴力参与者列入“禁止进入足球场”的黑名单,但并没有回应退休人员等群体的核心诉求。舆论批评其政策“脱离现实”,部分观点甚至质疑“休克疗法”背后存在西方资本对阿根廷经济命脉的操控。这一切加剧了社会矛盾,使得冲突愈演愈烈。
此次冲突是米莱激进改革与民众生存需求激烈碰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阿根廷经济结构性矛盾与社会治理的深层危机。米莱需要深刻反思现有政策,调整经济方向,否则,抗议活动可能会持续扩大,甚至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社会动荡。这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的重大挑战,也是阿根廷走向何方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