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下滑4.6%
近期,全球领先的IT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了初步统计数据,揭示了全球个人电脑(PC)市场的新动态。据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总计达到惊人的5850万台,但较去年同期下滑了4.6%。这一数字背后隐藏着哪些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资深首席分析师北川美佳子指出,去年全球PC出货量开始呈现回升趋势,然而中央处理器(CPU)的供应紧张打破了这一复苏的节奏。厂商们不得不将资源转向利润更高的商用及Chromebook部门,而消费市场表现依旧疲软。这一现象背后的驱动力之一便是多样化的产品选择,使得消费者需求增长受到阻碍。令人瞩目的是,尽管面临入门级CPU短缺的挑战,Chromebook的出货量仍然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若将Chromebook纳入统计范围,全球PC市场的跌幅实际上缩减至3.5%。
CPU供应紧张对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型厂商凭借在芯片资源分配上的优势,开始转向超威(AMD)订购替代英特尔(Intel)的CPU。在全球前三大PC厂商中,联想、惠普和戴尔的出货量持续增长,并朝着高端产品市场发力。这些厂商凭借价格有利的零配件,不仅提升了高端产品的出货量,还成功抢占了市场份额。这一现象进一步凸显了规模在产业动态中的重要性。
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具体的厂商表现。联想在全球PC市场中的地位依然稳固,其在欧非中东、日本等地区的出货量都有所增长,得益于其在富士通并购后的市场表现。惠普的出货量在全球范围内微幅增长,但其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存在差异:欧非中东地区出货量增加,而其他地区则有所下滑。戴尔在2019年第一季度连续五个季度实现了PC出货量的增长,并在多个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其商用部门的实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商用PC市场需求稳步上升。Windows 10的PC换机潮推动了过去三年商用PC的增长。Gartner预测这股热潮将在今年达到顶峰。尽管本季度商用PC部门需求依然强劲,但笔记本电脑市场表现疲软,预示着Windows 10换机潮可能已接近尾声。值得注意的是,亚太地区受到中国PC需求疲软的影响,PC出货量下滑;而日本地区则受益于商用PC出货的增长。华为和小米等厂商在亚太地区消费市场凭借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美国市场,PC出货量下滑的惠普和戴尔等厂商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而在欧非中东地区,消费性PC需求疲软与商用PC部署的增加形成了鲜明对比。总体来看,全球PC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动态并期待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