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团队道歉
1. 风云再起:AI模型发布与争议之潮
在科技浪潮中,创新之花不断绽放,然而有时争议也会伴随而来。近期,斯坦福大学的三位学生组成的AI团队发布了一款名为Llama3-V的开源模型,其性能被宣称可比肩GPT-4V,而且训练成本仅为500美元。这款模型犹如一颗科技新星,刚刚崭露头角便引来了诸多关注。光芒背后,争议也随之浮出水面。人们发现这款模型与中国面壁智能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MiniCPM-Llama3-V 2.5模型存在近乎一致的架构和代码。
随着抄袭质疑的持续发酵,这支团队的成员Aksh Garg与Siddharth Sharma在社交平台X上公开发表了道歉声明。他们承认模型的结构与代码“非常类似”于中国团队的成果,并宣布撤下Llama3-V模型。令人费解的是,代码的作者Mustafa Aljadery并未参与此次声明,而且他的社交账号已转为隐私状态,令人对他的去向产生诸多猜测。
2. 真相剖析:争议的核心与处理
在开源平台GitHub上的对比结果显示,两款模型在代码、配置文件和架构上高度重合。例如,Llama3-V的模型配置文件甚至包含中文注释,这一发现无疑加剧了抄袭的嫌疑。
面对这一局面,面壁智能的CEO李大海及联合创始人刘知远表达了对国际团队可能存在的借鉴行为的认可,但他们也强调,必须维护开源社区的信任与合作。刘知远直言不讳地指出,斯坦福团队的行为“破坏了开源的基石”。而斯坦福的AI实验室主任Christopher Manning也公开谴责了抄袭行为,并肯定了清华团队的原创性。
3. 余波荡漾:事件的影响与反响
这场风波并未因道歉而平息,其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发酵,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2亿。许多网友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AI技术实力得到了国际的认可。该事件也引发了行业内的思考。部分从业者意识到开源社区中模型复现与抄袭的边界模糊,呼吁加强代码审查和学术规范。关于Llama3-V宣称的“低成本高性能”也遭到了质疑,是否存在夸大其词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学术诚信的深入思考,也提醒了我们在科技发展的更应注重学术规范和道德底线。希望在未来的科技浪潮中,我们能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公正、健康的学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