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怒斥拜登
内塔尼亚胡与拜登:美以盟友关系的深刻裂痕
近年来,内塔尼亚胡与拜登之间的矛盾持续激化,双方在军事行动、外交政策及武器供应等问题上的分歧日益加深,已经公开对立。以下是关于这场冲突的核心要点:
一、军事行动的分歧
加沙地带军事策略争议:内塔尼亚胡多次公开指责拜登阻挠以色列军队进攻加沙关键区域,如拉法市。据报道,拜登曾警告若以色列强行行动,美国将停止武器供应。尽管美国仅暂停运输的弹药级别不高,但内塔尼亚胡仍批评此举削弱了以色列的战斗力,并强硬表态回应。
无视国际人道主义压力:在处理加沙地带冲突时,拜登批评内塔尼亚胡忽视平民伤亡,并将进攻拉法视为“红线”。内塔尼亚胡反驳称他的政策得到了多数以色列人的支持,并强调必须彻底摧毁哈马斯。
二、武器供应与外交博弈
武器扣留风波:2025年1月,内塔尼亚胡公开谴责美国扣留向以色列运送的弹药,导致白宫取消原定美以高级别会议。美方仅承认暂停一批弹药的运输,并指责内塔尼亚胡的言论“忘恩负义”。
美以战略矛盾的公开化:内塔尼亚胡在官方声明中要求美国“不干涉以色列内政”,被解读为对拜登施压政策的直接反击。他多次抱怨美国对伊朗袭击以色列后的“不回应”,并强调以色列需要自主采取军事行动。
三、公开对抗与国际影响
停火协议立场冲突:在拜登宣称接近达成加沙停火协议时,内塔尼亚胡直接否认这一说法,称此为“虚假传言”。
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事件:2024年11月,国际刑事法院对内塔尼亚胡发出逮捕令,加剧了以总理的国际孤立风险。尽管拜登表态支持以色列,但仍有国家如荷兰宣称将执行该令。
四、政治立场的分化
内塔尼亚胡对特朗普的回归寄予厚望,认为特朗普更支持以色列的强硬政策。相比之下,拜登的“施压”手段被视为对以色列的不支持。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的结束,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内塔尼亚胡多次公开抨击拜登的决策。
内塔尼亚胡与拜登之间的矛盾已经从单纯政策分歧升级到公开对抗,涉及军事、外交及国内政治等多个层面,反映了美以传统盟友关系的深刻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