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公布首个中国战略
德国在2023年7月13日公布了一份名为“中国战略”的文件,这是该国历史上首次通过官方文件系统地阐述对华政策框架。这份战略展现了德国对华关系定位的调整与深化,其核心内容和各方反应如下所述。
一、战略的核心定位与目标
这份战略的核心在于“去风险”与经济依赖的调整。文件明确指出,德国需要减少在关键领域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强调这并不是要实现“脱钩”。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这是为了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自信和全球影响力,同时主张在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上保持合作。战略还明确了德国在中国的角色定位,即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表示,这一战略旨在以一种更加明智和务实的态度来维护德国的利益,避免重蹈对俄能源依赖的覆辙。
二、合作与竞争并行的领域
经贸与科技领域是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德国承认与中国在汽车、机械制造等传统领域的合作,但同时也提出需要通过多元化供应链来降低风险。文件特别关注半导体、关键原材料等战略产业的依赖性管理。战略还涉及地缘政治与安全议题,主张在印太地区加强价值观外交,并呼吁中国遵守“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三、中方的回应与争议点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对将中国视为“制度性对手”的定位表示反对,认为这不符合客观事实,并可能损害双边互信与合作基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以意识形态划界只会加剧误解,并呼吁德中两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务实合作。
四、后续影响与战略意义
这份战略由德国外交部主导起草,经过执政联盟内部的激烈讨论后达成妥协。它被视为德国对华政策从“经济优先”向“价值观导向”转型的标志。尽管德企对华合作的需求可能会对此战略的执行力产生一定影响,但它已经引发了欧洲政商界对欧盟最大经济体对华政策转向的广泛关注。这份战略不仅关乎德国自身的利益,也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德国新公布的中国战略反映了该国对华关系的新定位和调整。这一战略既体现了德国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也反映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未来,德中两国将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情况下,共同面对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