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黄山的诗句
从古至今,黄山,这座神奇的山峦,以其险峻、秀丽、神秘和磅礴的气质,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目。他们被其美景所震撼,为其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一、唐代
在缪岛云的《登天都峰》中,黄山天都峰的险峻被描绘得入木三分,“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而李白则在《秋浦歌》中,借助秋夜猿啼的悲凉氛围,衬托出黄山苍茫雪景的韵味,“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韦绶的《郡治楼望黄山》则展现了群峰竞秀的壮丽景象,“争高千仞山皆让,并秀三峰色也寒”。
二、宋代
鲁宗道的《登黄山》以云雾缭绕的仙境之姿刻画黄山,“三十六峰凝翠霭,数千馀仞锁岚烟”。汪莘的《沁园春·忆黄山》则以云海喻群峰,犹如岛屿般在云海之中翻腾,凸显出黄山的动态美感。李白则在《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中,点明了黄山峰峦的磅礴气势,“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三、清代
魏源的《黄山绝顶题文殊院》以排比手法渲染黄山奇绝的景观,“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而陶行知的《题黄山游记》则以拟人化的方式表达对黄山神韵的敬畏,“黄山之神如有灵,应已记过万万千”。
四、近现代
老舍的《黄山小诗之一》描绘了天都峰与莲花峰的秋日胜景,“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而在《咏黄山》中,他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意趣相结合,展现出黄山的奇松怪石和浓厚的诗意。刘海粟的《题莲花峰特写》则以画家的视角捕捉了莲花峰的瑰丽色彩,“芙蓉削出叠穠华,七度攀登弄紫霞”。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的这句赞誉流传千古,概括了黄山之绝。黄山的四季皆美景,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而秋色尤为迷人。这里奇峰、怪石、云海、松涛等自然景观为文人墨客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不同朝代的作品,从各自的角度展现了黄山“天下第一奇山”的意境与气魄。每一首诗篇都是对黄山美景的深情告白,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