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拿13元买车
事件概述
某河北秦皇岛的4S店在广告中意外地将某款车型的价格标注错误,将“12.98万元”误写为“12.98元”。这一失误引发了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一位退休的大爷在看到广告后,手持13元现金来到店里要求购车,并与销售人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这一荒诞的广告错误信息被拍摄成视频并传播开来。画面中,大爷态度坚决地表示“13元不用找了”,女销售员试图解释却无效,最后无奈崩溃大哭。
网络争议与焦点
该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许多网友怀疑这是一起商家精心策划的营销炒作,理由是现场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老年人,以及视频拍摄的专业角度等。
面对争议,4S店初期坚决否认这是摆拍,称是“工作失误”,并承诺在公证处和媒体的见证下以12.98元售车。事件背后的焦点并不仅仅在于此。律师指出,如果广告内容明确具体,如车型和价格,那么可能构成法律上的“要约”,消费者接受后合同即成立。但根据《合同法》,商家因重大误解可申请撤销合同。
该店最终选择以“触犯法律”为由取消销售,这一举动引发了公众对其诚信的质疑。秦皇岛市场监管部门也介入调查,认定该广告涉嫌价格欺诈,责令涉事企业停止销售。
事件后续发展
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酵,商家态度出现反转。4S店后来声称视频是“网剧拍摄”的一部分,参与者都是群众演员。这一说法并没有解释为何广告错误与销售承诺同时存在。在实际销售环节中,商家仅象征性地提供了一辆车用于“公益贡献”,并未兑现公开承诺。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信源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存在矛盾,可能与信息转载误差有关。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商家营销手段的边界问题,也引发了关于广告法适用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广泛讨论。尽管存在炒作嫌疑,但监管部门及时介入体现了对市场秩序的维护,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这一事件给商家提了一个醒:在营销手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诚信依然是最重要的商业之道。也提醒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各种营销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