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力挺滕华涛
事件背景
2019年,电影《上海堡垒》的票房和口碑遭遇双重挫折。导演滕华涛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用错鹿晗”,这四个字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外界对滕华涛是否将失败责任推卸给演员的质疑。这一事件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向佐随即发表评论,批评滕华涛的“甩锅”行为,并进一步质疑其选角动机。
二、汪小菲的立场与发声
作为滕华涛多年的好友,汪小菲果断站出来为朋友发声。他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陈砺志的一篇长文,并强调他与滕华涛的深厚友情,坚信滕华涛的为人,认为他是一个负责任的导演,绝对不会轻易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他人。
汪小菲解释道,滕华涛在采访中所说的“用错”,并非是指责演员本身,而是指未能将鹿晗的潜力发挥到合适的角色中。换句话说,是导演在创作过程中未能正确运用演员的优势。他进一步指出,由于语序的差异导致了公众对滕华涛言论的误解。
随着相关言论引起广泛关注,汪小菲再次站出来回应公众的质疑。他呼吁大家停止讨论此事,让这件事平静地过去,不要再伤害任何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这条回应随后被删除,这一举动引发了公众对其动机的猜测,有人认为他是为了蹭热度,避免事件进一步发酵。
三、舆论反应与争议点
对于汪小菲的辩护,有人站在他这边,支持滕华涛没有推卸责任,批评了那些断章取义的舆论环境。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其中以向佐和一部分网友为代表,他们认为滕华涛将影片的失败归咎于演员,质疑其中流量与选角之间的内在矛盾。
也有一部分网友对事件持中立态度。他们认同汪小菲对语义的澄清,并用“做菜放错调料”作比喻,认为导演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四、后续影响
尽管汪小菲的介入短暂地转移了公众的关注焦点,但这场争议仍然持续不断,引发了人们对影视行业“流量依赖”和“创作责任”的深入讨论。汪小菲删除回应的行为也被部分舆论解读为对网络暴力的无奈妥协。这一事件不仅让人们重新审视影视行业的选角问题,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如何理性看待舆论、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声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