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粮食将暴涨
一、风起云涌的粮价涨势——核心上涨品类
在粮食市场的波澜壮阔中,总有一些品类引领风潮。回首2020年,玉米无疑成为粮价上涨的领头羊。从年初的约每吨1700-1800元起步,至年末竟然跃升至每吨2451-2720元,涨幅惊人地接近四成。在一些主要产区,收购价格更是冲破每吨2600元大关,创下了六年来的新高。小麦和稻谷也紧随其后,受到玉米价格的带动,全年价格同步上扬。
供需缺口驱动:国内玉米产量较去年减少10万吨,临储拍卖成交火爆,反映出供应紧张的局面。而下游的饲料加工和工业用粮需求激增,使得供需失衡的状况更加严峻。
二、深挖细究——驱动因素
粮价的涨势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复杂的驱动因素。
1. 国际环境的扰动:2020年初,东非和南亚的蝗灾给全球粮食生产带来威胁,同时多国遭遇极端天气,导致国际粮价波动。越南、柬埔寨等国因疫情引发的贸易限制,一度暂停粮食出口,引发全球恐慌性囤粮,使得国际大米价格短期暴涨。
2. 国内的结构性矛盾:种植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限制了玉米的播种面积,加剧了主粮供应的压力。农资、物流等成本的上涨,也推动了粮食生产与流通环节的价格上升。
3. 政策与市场预期的影响:临储调控效应逐渐减弱,全年投放的超5000万吨临储玉米并未能抑制价格,反映出市场的看涨预期非常强烈。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连续上调,不仅稳定了农民收益,也形成了价格的底部支撑。
三、市场波澜与后续走势
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2020年的粮食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尽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惊人的13390亿斤(同比+0.9%),但结构性短缺依然导致粮价逆势上扬。这充分证明了“丰产不一定抑价”的市场规律。更令人瞩目的是,粮食进口量达到了惊人的1.42亿吨(同比+28%),其中玉米进口量的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2.8%,然而这些进口量并未能有效平抑国内价格,足以看出市场的紧张情绪和粮价的上涨压力。
未来,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政策的持续影响,粮食市场还将出现哪些新的变化和挑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