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雅号和别称

站长百科 2025-04-19 13:49www.1681989.com生活百科

猪的别称与农耕文化、祭祀活动的深厚联系

从古至今,猪在中华文化中拥有众多别称,这些别称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地域特色和语言民俗,体现了猪在农耕文化、祭祀活动中的多元形象。

一、雅号与吉祥称谓

猪因其在财富与吉祥方面的象征意义,被赋予了许多雅号和吉祥称谓。如“乌金”,这一称号源自唐代因养猪致富的典故,象征着财富和好运。而“乌鬼”则是因祭祀用途而得名,特指峡中地区用于供奉鬼神的家猪。“刚鬣”形容猪的勇猛强壮,而“亥氏”则因十二地支中“亥”对应猪,成为其象征性雅称。

二、古称与文献记载

猪最古老的通称是甲骨文象形字“豕”,与“家”“豚”等汉字相关。在古代文献中,猪还有“彘”的称呼,多指大猪或野猪。而“豨”则是南楚地区对猪的称呼,《史记集解》记载东海人亦用此名。“豚”特指小猪,常用于祭祀活动。

三、地域性与趣味别称

猪的别称还充满了地域性和趣味性。如明朝朱元璋因避国姓“朱”谐音,将猪改称“肥肥”,后演变为“豕”。而在甘肃方言中,猪被称为“舒胖子”,体现了地方特色。“黑面郎”因猪面部黑色得名,《事物异名录》《云仙杂记》均有记载。还有一些与传说、历史典故相关的别称,如“乌羊”,与治水传说相关,纪念仙人化猪开河之功。

四、其他别称与戏称

除了上述几类,猪还有一些其他别称和戏称。如“长喙参军”,是宋代对猪的戏称,取自猪的长嘴特征。还有“糟糠氏”,因猪以糟糠为食而得名,反映了猪的生活习性。而“大兰王”则是《俳谐集》记载的诙谐封号,形容猪的尊贵地位。此外还有一些充满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别称,如明代民间对杀猪的隐晦称呼“万里哼”,体现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传承。

猪的别称不仅体现了其在农耕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其在祭祀活动、语言民俗中的多元形象。这些别称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地域特色,使我们对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上一篇:属马人2025年吉利和不利方位 旺运布局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989.com 推火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