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意思
“名副其实”——解读这一成语背后的真正含义
当人们说某个事物“名副其实”,他们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常见的四字词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和背景?“名副其实”,从其字面上看,即强调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状况之间的紧密关联,其背后蕴含着对事物真实性质的肯定和赞美。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这个成语的各个方面。
一、基本释义
“名副其实”最基本、最核心的含义便是“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这里的“名”,指的是事物的称号或名声;“副”,表示符合、相称;“实”,则代表事物的实际情况或真实面貌。当某事物被赞誉为“名副其实”时,意味着它的名称或名声与其实际状况完全匹配,没有任何夸大或名不副实之处。
二、出处与用法
这个成语源自清代陈康祺的《郎潜纪闻》,书中写道:“洵名副其实矣”。在现代汉语中,“名副其实”的用途广泛,常常用作谓语或定语,用于形容那些名副其实的专家、领导、产品等。例如:“毛主席是我们近代名副其实的最伟大的领导人,他的贡献与名声相符。”
三、典型例句
在实际语境中,“名副其实”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当我们说某公司的产品“名副其实”,意味着该公司的产品与其宣传的品质相符,值得信赖;当我们称赞某人为“名副其实的专家”,表示该专家在领域内确有深厚的学识和技能,名副其实。
四、近反义词
与“名副其实”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名符其实”、“名实相符”、“当之无愧”。它们均表示某事物名称与其实际状况相符。而反义词如“名不副实”、“徒有虚名”、“有名无实”,则强调名称与实际不相符,含有贬义色彩。
“名副其实”是一个强调事物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的成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这个词语来赞美那些名副其实的事物或人物,表达对其真实性质的肯定和尊重。当我们使用这个词语时,也在传递一种价值观,那就是事物的名称或名声应该与其实际状况相匹配,不应夸大或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