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却君王天下事
“了却君王天下事”这一传世诗句,源自南宋伟大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整句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抒发出辛弃疾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诗句释义解读
表面看,“了却君王天下事”意味着完成君王收复国家失地的宏图伟业。而“赢得生前身后名”则是对功名的无尽渴望与执着追求。从深层内涵来看,这更体现了辛弃疾抗金报国的崇高政治理想。每一字每一句,都蕴含着词人对国家未来的热切期盼和对自身使命的深沉认识。而“天下事”的具体所指,无疑是那未能回归中原、分裂的土地,体现了辛弃疾对统一的深深向往。
创作背景与情感波动
这一词作产生于辛弃疾与抗金志士陈亮(陈同甫)交流之后,特别是在他们所谓的“鹅湖之会”后。两人虽志同道合,却屡遭朝廷排挤,壮志难酬。辛弃疾借这首词,以豪迈的笔触回忆早年的抗金战斗场景,展现了一幅理想化的军事图景。词的最后以“可怜白发生”作结,急转直下,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和心中的悲愤。全词情感波动极大,前九句激昂豪迈,刻画出英雄儿女的英姿飒爽;而后则转为悲壮苍凉,形成鲜明对比。
文学特色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词,文学特色十分鲜明。意象雄壮,如“八百里分麾下炙”“弓如霹雳弦惊”,以宏大的战争场景和生动的动态描写,渲染出战争的激烈与紧张。结构跌宕起伏,从梦境中的激昂到现实的幻灭,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主题更加突出。
后世评价与影响
“了却君王天下事”这句词,被后人视为辛弃疾爱国情怀与悲剧命运的集中体现。它不仅传达了“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豪情壮志,更折射出南宋主战派的集体困境与无奈。这句词,既是对辛弃疾个人英雄主义的赞美,也是对其所处时代的深刻反思。
辛弃疾的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雄浑的意象和鲜明的文学特色,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激励着无数后来人为理想而战,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