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几年
抗日战争的历史节点与认知变迁:从局部到全面抗战的十四年征程
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那便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会发现关于抗战时间的表述,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十四年抗战与八年抗战。让我们深入理解这两种表述背后的历史含义和变迁。
一、十四年抗战(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
当我们追溯抗战的起点,会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份——1931年。这一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侵略的开始。中国军民在此后展开了局部的抵抗,这是抗战的初步阶段。随着历史的推进,2017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在教材中采用“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以更全面地展现这段历史。毛泽东在《论联合》报告中也曾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就开始了。这十四年,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的十四年,也是英勇抵抗的十四年。
二、八年抗战(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
另一种说法是八年抗战,其起点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中国进入了全国性的抵抗阶段。在抗战胜利初期以及国民时期,主流表述为“八年抗战”,因为这个阶段是中央主导的全国性抵抗。
三、两种表述的差异与统一
两种说法的差异源于对抗战起始节点的不同界定。十四年抗战强调的是从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军民已持续抵抗侵略的历程;而八年抗战则特指全面抗战阶段。对于这两种说法,当前官方及学术界普遍采用十四年抗战的表述。这是因为,从历史角度看,十四年更能完整体现中国军民抵抗侵略的历程。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对于这段历史的认知也在不断地更新和修正。
抗日战争历时十四年,这十四年中,中国军民经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历程。无论是十四年还是八年,都是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历史见证。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了国家、民族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我们也要珍惜和平,不忘历史,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